听新闻
放大镜
合纵连横保护清新海洋
2021-12-22 08:57:00  来源: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检察院
  对非法开采海砂行为,除了严厉打击犯罪,还要通过办案助力社会治理,促进砂石行业转型,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被其损害的海洋生态环境。


◇ 对灌河沿线非法码头开展实地调查。


近年来,我市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海洋生态保护联盟”,并借助专业技术力量,破解海洋生态损害鉴定难题。

 

增殖放流让海洋生态休养生息 

图片

 

“非法开采海砂行为严重损害了海洋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依法全面打击非法开采海砂刻不容缓。”市检察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在严厉打击非法开采海砂行为的同时,通过办案助力社会治理,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惠及一方”的效果。

 

在办理苏某冬、时某成等人的非法盗采海砂案中, 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行为人盗采海砂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大,可能对海床造成破坏,导致依赖砂质海底环境的珍稀物种,如文昌鱼等生物的栖息地永久消失,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生态造成灾难性的损害,甚至数百年无法恢复。

 

为此,灌南县检察院于2019年1月11日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

 

经查,涉案海区是重要的海砂资源区,砂组分含量(组分指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大于80%以上的海砂资源,在江苏沿海十分稀缺。根据专家评估,时某成等人的非法采砂行为严重改变了海湾的原始海床结构,降低了水源涵养,破坏了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损失合计90.8万元。

 

2019年5月23日,灌南县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判决5名被告人承担侵权连带赔偿责任,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被其损害的海洋生态环境,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同时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2020年10月20日,灌南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求。

 

“小码头专项整治是对非法采砂犯罪的釜底抽薪,而增殖放流给了海洋生态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个案子让我们看到了检察机关的责任和担当。”2021年6月18日,在亲历一次增殖放流活动后,市人大代表、灌南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邱昊颇有感触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该案判决后,灌南县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增殖放流海蜇40万尾,小黄鱼、牙片鱼等鱼苗100余万尾 ,虾苗15万尾。2021年9月,该案被最高检评为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据了解,最近3年,我市检察机关已开展5次增殖放流活动,恢复海洋生态。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联盟”

图片

 

“盗采海砂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包括利益巨大、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等。”灌南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告诉记者,“在严惩犯罪后,检察机关一方面联合住建部门大力推广使用国家提倡的机制砂,促进砂石行业转型升级,不给违规海砂留出任何市场机会;另一方面结合办案提出海砂保护建议,得到最高检等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联合制定了国家海砂开采利用规划,建立海砂开发管理长效机制。”

 

我市检察机关还根据海洋生态环境特点,通过合纵连横,广泛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联盟”,凝聚保护合力。

 

市检察院与灌南县检察院牵头,联合浙江、福建、河北等6省的15家沿海检察机关,成立“一带一路”海洋生态发展与检察保护研讨会,加强学习交流,强化沟通协作。由于海砂监管包括开采、运输、储存和买卖等多个环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多部法律法规,检察机关牵头海警、水利、渔政等部门,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联盟,组建巡海工作小组,联合开展巡海护海专项活动,重点巡查海岸线、入海排污口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

 

2020年以来,针对涉渔“三无”船只、“浮子筏”违规作业,港口、渔船安全隐患等问题,检察机关向市农业农村局、连云区林业与海洋局、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制发检察建议5份,推动整改问题3项,立案5件。推动开展“三无”船舶集中清理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建立船籍港与停泊港共管机制。


专业技术破解损害鉴定难题 

图片

 

盗采海砂乱象屡禁不止,是个“老大 难”问题。在办理了一系列违法开采海砂案件后,检察机关意识到,要精准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必须要科学评估开采海砂带来的损害,确定修复标准,同时还应督促有关部门建立海砂利用战略。

 

可是实践中,常常会有多个采砂团伙在同一地点采砂,现场勘测的砂坑可能是不同涉案团伙共同造成等情况。在刘某等人在连云港埒子口海域盗采海砂一案中,办案人员现场勘测到的砂坑超过了5个,因为无法查明这些砂坑是否在刘某等人非法盗采之前形成,在因果关系不明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现场勘测、估算的生态损害后果全部归到刘某等人头上。虽经过多次尝试探索,都因为技术力量的缺失导致调查取证困难重重,检察官一致认为,需要借助技术及专业力量进行评估鉴定。


◇ 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省高检现场调研非法码头整治情况。

 

“海砂利用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我们找了很多科研单位,一家不能做就找两家,能做一部分就先做一部分,然后牵线搭桥,召集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探讨。”最终,灌南县检察院决定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作出评估。


◇ 召开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暨勘查设备需求研讨会。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运用无人船、海底声呐等先进装备和技术,在海砂开采现场对破坏程度进行精准勘验,获取被破坏海底信息并计算采砂总量和受损面积,证实被告人非法采砂的行为和后果,为案件的诉讼和受损环境的修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由于涉案海域面积大、盗采活动作业区重叠、海床破坏严重,考虑到海砂回填涉及异地取砂、回填恢复海床的工程费用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二次破坏,两家研究所经多次研讨后,建议采取虚拟修复、增殖放流、开展长期监测和加强海岸防护能力的方式进行补偿。

 

“这次首创性建立海砂生态损害修复标准,为同类案件办理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仲霞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印萍曾提出在灌南成立海洋生态保护实验室的建议。经最高检、江苏省检察院调研后,2021年7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公益诉讼专家实践基地(灌南)正式投入使用。

 

该实践基地将聚焦海洋生态修复评估、海洋生态修复规划等前沿问题,帮助检察机关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精准指导与协作。同时,灌南县检察院与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建立个案咨询、类案探讨和理论研究协作机制,促进提升案件办理和理论研究水平。

  编辑:胡蝶